「創作本來就不會一帆風順,怎麼克服困難,也是種學習過程」—專訪 3D 動畫師曾右任

人物專訪/知識創作

Jan 03, 2025

我覺得風格是目標,技術是手段,如果你目前的技術做不到想要的風格,那就得妥協,但妥協並不代表無法繼續成長,而是在目標和手段之間,走出新的一條路。

隨著作品裡的海盜機器人與象徵希望的學習種籽之腳步,3D 動畫師曾右任想像中的世界在一部部精緻又短小的動畫中展開。


過去曾是台灣動畫電影《重甲機神:神降臨》的 3D 總監,右任老師自學 3D 動畫繪製已經有十餘年的時間,大約 4、5 年前他轉而學習 Blender,並將作品發佈在交流社團,隨即獲得廣大迴響;右任老師充滿厚塗質感的風格化作品,也讓他在 2021 至 2023 年間參與 Dynamic Machines、Moving Meditations 3D 以及 Endless Engines 等國際 CG Challenge 比賽中,次次都入選 Top 100。


動畫創作之於右任老師,是接案的專業技能,亦是實踐兒時夢想的路徑,「我用 3D 動畫,搭建屬於自己的『秘密基地』」。

國際 CG Challenge:Boss Fight,入選 Top 100 作品 圖片來源:曾右任提供

一個喜歡畫畫與打造秘密基地的孩子

成長於台中豐原鄉下,右任老師說自己小時候就是個「野孩子」,放學後的時光,不是在田間穿梭,就是在同學或街坊鄰居家四處串門子。他記得很清楚,那天在堂哥家中翻到長輩的畫冊,是一艘船的圖畫,紙上沒有海水也沒有湖泊,這麼單純的一艘船卻激起右任對繪畫的好奇,也替日後走上動畫一途埋下了種子。


「小朋友就是這樣,大家看到有趣的就開始一起做,結果幾次之後,只有我還繼續畫畫。」拿著鉛筆到處寫生素描,右任老師筆下多半是鄉野可見的農田、作物或遠山,後來他喜歡在動畫中描繪場景,或許也和這段童年經歷脫不了關係。


但小時候對他有深刻影響的,還有曾經看過的劇場版動畫——《哆啦 A 夢:大雄的日本誕生》。那是媽媽租回來的錄影帶,主角大雄在劇情中裡把一片山壁間變成居住所,這一幕畫面至今在右任老師腦海裡依舊鮮明。「我一直很喜歡『秘密基地』這樣的空間,哆啦 A 夢裡的山壁岩洞就是我的夢想,但我總不可能在現實裡做到這件事,於是就開始想著要學做動畫,用動畫建造我的秘密基地。」

把未知的挑戰當作前進的動力

立下做動畫的目標後,右任老師考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,並藉著替系上教授繪製展場作品與空間擺設的動畫,開始用自學的方式摸索起 3Ds Max 的運用,「大學的時候可能比較不知道天高地厚,但我本來就比較喜歡去挑戰原本不會的東西,這樣會刺激我去學新的東西,創作起來也比較有趣。」使用 3Ds Max 一用就是近 10 年,出社會後右任老師也以此技能完成了台灣自製動畫電影《重甲機神:神降臨》中的 3D、特效、機械設定、AE 後製、背景以及一切非人物件製作。


不過就在《重甲機神:神降臨》的工作後期,右任老師開始注意到 Blender 的動畫方式,「那時候看到很多人在討論用 Blender 做動畫很厲害,我其實有點焦慮,擔心一直用 3Ds Max 會沒有更多進步空間。」加上每次使用 3Ds Max 創作時,都得執行「Render」(註:彩現,又稱渲染、繪製,指在電腦繪圖中,由模型生成圖像的過程。)才能看到每一次調整後的畫面,但在 Blender 裡,不管什麼指令都能即時回饋在創作者眼前,於是總愛挑戰新事物的右任老師,再一次讓自己歸零,從頭自學 Blender。

社群上的 2,000 個讚是自學創作的強心針

一開始接觸 Blender,右任老師其實有點排斥,常常想著「這個我用 3Ds Max 也做得到啊!」但一頭栽進去之後,除了他先前提到的直覺式呈現,比起其他繪圖軟體,Blender 在網路上有許多教學資源,對新手也十分友善,「因為接案緣故,我跟一個做音樂的朋友合作,也慢慢教他使用 Blender,到現在他已經可以自己做出蠻多東西了,如果是沒有接觸 3D 動畫繪圖的朋友,Blender 學起來其實很快!」


右任老師真正開始使用 Blender 投入創作,是在他將第一個作品發到「Blender 台灣使用者小聚」臉書社團,並獲得迴響之後。早先有 7 年左右的時間都在做《重甲機神:神降臨》,礙於電影還未上映,右任老師無法對外公開任何與作品相關的內容,工作之餘也沒有什麼時間進行個人創作,沒想到接觸 Blender 成了他心態轉變的契機。


「我想知道我學了 Blender 的程度在哪裡,大概學了兩個月吧,我就把作品發到社團裡,沒記錯的話,很快就獲得 2,000 多個讚,底下也留言說我的作品很棒,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衝擊,以前從來沒有這麼直接的回饋。」右任老師甚至是用「人生的轉折」來形容這個事件,他下定決心,未來不論作品好壞,都要公開出來,既能和不同人交流,同時也記錄下自己在技能與創作上的成長軌跡。

在目標與技術間找出自己的風格

幾年下來,非寫實渲染(NPR)的風格化作品成為右任老師創作的一大特色,他笑說,自己最一開始,其實想走的是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的風格,「試著做了之後,發現沒有辦法完全做出那樣的感覺,但做著做著,我開始了解哪些東西自己做得出來、哪些做不出來,所以我就在作品裡放大我的優點。」從學習新海誠再到繪畫的厚塗質感,右任老師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風格。


「我覺得風格是目標,技術是手段,如果你目前的技術做不到想要的風格,那就得妥協,但妥協並不代表無法繼續成長,而是在目標和手段之間,走出新的一條路。」


除了受哆啦 A 夢影響,右任老師也受動畫《惡童當街》啟發,《惡童當街》裡錯綜復雜的城市街道宛如一座大迷宮,和他所喜愛的秘密基地有異曲同工之妙,除此之外,他更愛廣泛瀏覽不同人的作品,「我會一直看別人的作品,我的靈感都是從這過程當中得到啟發,特別是會注意那些會震撼到我的作品中的『場景』,我會把自己帶入其中,想像如果是我的話,會怎麼去建構這個世界。」右任老師說,他反而比較少看 3D 動畫,因為那已經是完成的作品,反倒是繪畫、攝影,甚至是旅行途中的風景,都是他累積創作靈感的來源。

圖片來源:曾右任提供

一起創作,一起踏上好玩的旅行

這次開設的【Blender 高效創作實戰課|從 7 支動畫專案打造風格化 3D 作品】課程,右任老師以七個專案串起了整個系列的課程,這樣的規劃源自於他的自學經歷。從以前,他就不是個會按部就班學習的人,非正規的學習方式反而帶給他許多前進的動力。而在有明確要完成的內容後,再去搜尋合適的教學內容,或是將好幾項教學資源合併在一起運用,好達成自己想創作出的動畫效果。右任老師認為學習就像旅行,上一個專案學到的技能,會成為下一趟旅程的工具。


「我也想要在課程裡告訴大家,即使是我,每次創作都還是會遇到困難。」除了Blender 的使用技巧,右任老師在每個專案的說明當中,都會融入過往曾經碰過的瓶頸,並分享自己如何發想、如何克服,才能在最後完成創作。在學習這條路上,右任除了教授 Blender 相關技巧之外,更想要陪伴大家一起創作、一起解決困難、一起突破難關;更希望可以透過這堂課,跟不同的創作者一起前進,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。


就像右任老師近幾年始終樂於參加不同的 3D 繪圖動畫挑戰一樣,「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好玩,創作就是要好玩!」無論今天是 Blender 的初學者或是老手,能從無到有地創作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,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興奮開心了吧!

推薦課程

推薦文章

訂閱學籽電子報

獲得來自各方職人們的觀點、知識,以及專屬學員優惠。或許你會有意外的靈感與新發現!

字數限 20 字以內

請填寫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